剧情人物是【汉朝,就会,刘秀】的历史脑洞,历史,三国小说《王夫之读通鉴论通读本》,由网络作家“启个名字真的好难啊”所著,情节扣人心弦,本站TXT全本,欢迎阅读!本书共计796857字,565章节,更新日期为2025-03-13 20:26:14。目前在本网 yestz.com上完结。小说详情介绍:《读通鉴论》是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的史论杰作。69 岁动笔,直至逝世前完稿,凝聚其毕生心血,全书约 60 余万字 。该书以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所载史实为基础,系统评论秦至五代的封建社会历史。共 50 卷,每卷依朝代划分,各代中以帝王名号为目,共 30 目,其下又细分专题,卷末附叙论四篇。王夫之借由对历史事件、人物的臧否,深刻剖析历代兴衰成败、得失利弊,探寻历史发展进化规律,期望 “推本得失之原,立一成之型”,为国家复兴提供借鉴。它并非单纯的历史著作,而是王夫之的历史沉思录。既反映明清之际的动荡历史,也沉淀着他痛苦与矛盾心境下的深刻反思。王夫之批评君主聚敛、滥杀,斥责奸臣乱纲、引狼入室,批判学风衰败、舍本逐末等,几乎涵盖历代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领域。同时,他提出 “事随势迁而法必变”“理势合一” 等观点,批判封建史学的 “正统论”,具有进步意义。不过,受时代局限,王夫之思想也有保守之处,如认为封建君主和思想观念不能变,阅读时需辩证看待 。《读通鉴论》文采斐然、议论纵横、新见迭出,全面展现了王夫之进步的历史观和政治思想倾向,堪称传统史论中的瑰宝 。
《王夫之读通鉴论通读本》精彩片段
让天下人都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内心,连鬼神都会信服。这样一来,
战争的念头在心中就会消失,灾祸也不会发生。要么坦然担当,
无需用谦逊来掩饰;要么真诚谦让,这都是出于内心的真诚,而不是假装谦逊,说些空话。
哪有什么靠“侵伐”才能获得的利益呢! 汉朝建立后,到汉文帝时期,
天下基本安定下来。贾谊请求汉文帝更改历法、变换服色、确定官名、振兴礼乐,
在当时的形势下,确实是合适的时机。鲁国那两位儒生说礼乐要等百年之后才能兴起,
这种说法是错误的。然而,难道真的像贾谊请求的那样,马上着手去做就能成功振兴礼乐吗?
汉武帝也曾尝试振兴礼乐,唐玄宗也有过这样的想法,
北魏拓跋氏、北周宇文氏以及宋朝的蔡京也都想这么做。如果汉文帝听从贾谊的请求,
仓促进行这些制度的制定,难保不会和他们一样失败。于是,在兴与不兴之间反复折腾,
反而使礼乐制度遭到破坏,古代先王所追求的中和之道也在中原断绝了。
贾谊如果真心想要振兴礼乐,在汉文帝这样贤明的君主统治时期,
就应该引导汉文帝培养中和的品德,在错误的苗头刚刚出现时就加以纠正,
通过学习来提升修养,用仁义来教化百姓,让大家沉浸在义理的深厚内涵之中。这样一来,
顺应天时,历法必然要更改;重视人事,
服色和官名也必定要确定;至高无上的品德不能荒废,礼乐也一定会兴盛起来。
人们会在内心深处感到不安,就像厌倦了游玩,渴望回到家乡一样,
急切地想要实现这些改变。而且,美好的仪容、和谐的音乐仿佛就在眼前耳边,
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要去追求。这样,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礼仪制度,
一切都出自内心的意愿和学识的积累,自然而然地进行革新,不用等很多年,
礼乐制度就能完备起来。贾谊不劝汉文帝通过学习来实现这些,而是只关注具体的事务,
这就像是在指导乐工和盲人做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情,就算去做了,也会东倒西歪,
听了让人...
小说《 王夫之读通鉴论通读本 》试读结束!